遵循自身规律 保持中医特色
才能弘扬中医优势
贾 谦 杜艳艳 周立华欧阳卫权李仲良 张晓彤 张建芳
贾谦-发挥中医药特色总报告内容(一)
中医药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,其意义远大于我国指南针、纸、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。
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,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中医药学是成熟的、系统的、完整的理论医学,可以应对各种疾病,包括现代医学认为是新出现的疾病,如SARS、艾滋病、“禽流感”等。
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是平起平坐、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。
与发展仅二百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,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;中医药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,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。
我们不可能学习西方的医疗保健模式。美国总统医疗顾问方励培先生2005年在中国明确指出,医疗保健费用飞速上涨,会导致美国财政崩溃。
作为华夏子孙,作为龙的传人,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历史,要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——中医药学拥有自信心,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中医药学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,更是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责任。
我们要告诉世界: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健康医学,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活法。
然而,中华先哲们所创立的本真中医药学,在今天的学术界几乎消亡殆尽;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。
要振兴中医,发挥中医优势,就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,保持中医特色。为此,需要什么样的政策、法规?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。
1. 中西医药学及其方法论比较
中、西医药学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,现在包括卫生界大人物在内的不少人对中医药学习不够、误解颇多。所以,在着重阐述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之前,我们先研究一下什么是中医以及中、西医药学的差异。
(一)什么是中医
什么是中医?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,但迄今为止,似乎还没有科学完整的定义。下面只是想谈谈我们一点想法。
今之“中医”称谓,始于清末民初。其时,将外来的教育称为西学,将自己的则称为国学;将外来的医学称为西医,将自己的医学称为国医,后来亦称中医。迄今,中医、国医二词通用;在教科书中多用中医一词,中医院校开设的门诊则多称“国医堂”。所以,“中医”可以说是“中国医学”、“中华医学”的简称,是与从国外引进的西医即“现代医学”相对的一种医学。故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对“中医”的解释是:“中国固有的医学”。
中医药学是自从有了中国就存在的医学,也就是有了中华文明就存在的医学。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、连续 7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。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注重以民为本,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。“天地之间,莫贵于人”,强调要利民、裕民、养民、惠民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7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、繁衍壮大,中医药学起了不可替代、不可磨灭的作用,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长期以来,很多人认为,两千多年来,中国的“哲学”(中国人称为“义理学”)著作《中庸》指导下的医药活动为中医。《中庸》首章有文曰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……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这是就中医的中和本质而言的。西方医学是对抗医学,借用药物消灭细菌、病毒,替代人体的某些功能,或借用手术等手段摘除或替换某些组织、器官。中医则不然,认为人体五脏自身以及人与自然、与社会都应该和谐,太过与不及皆为病;“不偏为中,不变为庸”,“庸,常也,中和可常行之道”。故中医通过医师的“辨证论治”,药物的“补偏救弊”,重新恢复到“无太过、无不及”的原本的中和运行状态。
《黄帝内经》是以阴阳五行、天人相应的法则揭示了人体气血运行规律;描述了在气的作用下人体生、长、壮、老、已的过程;并以此指导中医的诊断、治疗、用药,包括养生,以扶正祛邪、调整气血、疏通经脉、不治已病治未病等,把健康和长寿带给亿万人民。
五行即木火土金水,其含义不是五种元素,而是对运动形式、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描述,并以之指导医疗保健的实践。把五行理解成五种元素,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。
我们认为,所谓中医药学是: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、五运六气学说,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,以经络学说、脏腑学说为基础,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,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,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,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。
(二)中、西医学比较
1.中医把人看做人,西医把人看作“物”
中医与西医是哲学思想、基础理论和医疗方法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。
中医是以综合演绎为主的东方科学,是在长期的大量的医疗实践中,总结推演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医学,是只针对活人的医学,因而对于生命运动有着深刻的认识;西医则是以还原分析为主的西方科学,是以动物和死人解剖为基础的实验医学,因而对于异常复杂、联系广泛而又处于不断变化的生命的认识,往往陷入机械论的泥坑。
17世纪中期,法国医生拉美特利出版了《人是机器》一书。他说:人是一架机器!是一架会自动运行的机器!他认为:心是血泵,肺是风箱,胃是研磨机,四肢是杠杆,而饮食则是为了补充燃料。
这种医学模式,用机器的原理来解释人的生理结构和病理机制,它将人体分成许多独立的“零件”来研究,认为所谓的疾病,只不过是人体这架机器的零部件产生了故障的结果,而医生则是修理匠,其任务就是修理机器。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,西医注重的是局部而不是整体,是结构而不是功能,是物质而不是精神,是各个零部件的作用而不是其间的联系。
2.中西医方法论迥异
西方医学以还原论看待人体和生命,认为人由内脏和皮毛筋骨组成,再往下分,则由细胞组成,细胞由分子组成,分子由基因组成。所以西医以为人体所有脏器几乎都可以分割或置换,换肝、换肾、换心脏,用各种仪器设备一直检查到基因。有人说西医也有整体论,比如基因组学、蛋白组学、系统生物学等。但西医这种整体论是堆砌式、结构式、组成式的整体论。试想,谁是一个妈生养四肢,另一个妈生养脑袋,日后再组装起来的?
从研究方法论上说,中医是整体论,且是生成式整体论,认为天地之气是化育人的本原,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产物,因而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,日月运行、四时变化、环境差异,皆影响人,而且人之五脏六腑亦是一个整体,相互密切联系而不能分割,故中医讲究“因时、因地、因人”辨证论治;越是高明的中医,考虑的因素越多、越全面。
中医药学的脏腑、经络,与解剖的概念完全不同。解剖至今无法发现经络,因为经络现象只存在于活人身上,人死后四小时经络现象就消失了。人们习惯于用解剖学说来理解中医的脏腑、经络学说,是完全错误的。
中医讲唯物论,也讲辩证法,既强调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,也强调人的精神因素即七情六欲的作用。以SARS为例,西医用抗生素去杀灭冠状病毒,不行就用激素,结果不仅至今没能杀灭病毒,而且用激素无区别、无条件地调动体内抗病机能,造成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后遗症;中医则不管什么病毒不病毒,认为是天地运化对人产生的影响。顾植山教授说:“庚辰年(2001)刚柔失守产生的‘燥’和‘热’是伏气;癸未年(2003)的‘寒’和‘湿’则是时气,由疫毒时气引动伏气,燥、热郁于内,寒、湿淫于外”,导致SARS(顾植山:疫病钩沉—-从运气学说论疫病的发生规律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.2003,10.)。中医有针对性地用药性之偏改变人体燥热的内环境,不仅成功地防治了人们谈虎色变的SARS,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。事实证明,中医的推断是正确的,一到小满,进入三之气,客气转为厥阴风木,风能克湿,大自然改变了人体的内环境,SARS就过去了。至今恐怕也无人能证明,是什么灵丹妙药把地球上的SARS病毒都杀光了吧?
中医理论的特色就是化繁为简,以简驭繁,以看似简单的阴阳五行等理论,破解驾驭复杂的生命现象。举例来说,中医只需望闻问切,即可判断病情,依据的是患者和医生的感觉,看似模糊,实则往往比检查化验灵敏、准确、全面。西医似乎在微观上精确于中医,但往往出现以偏概全、以假象当本质、以瞬时作常态的误诊。就像老农挑西瓜,一看一拍就可判断瓜的生熟酸甜,而不必切开测量糖份。
3.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医德
中医是中华“和”文化的产物,所以,孙思邈在《大医精诚》篇中说: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长幼妍媸,怨亲善友,华夷智愚,普同一等,皆如至亲之想;亦不得瞻前顾后,自虑吉凶,护惜身命。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,深心凄怆,勿避艰险、昼夜、寒暑、饥渴、疲劳,一心赴救,无作功夫形迹之心,如此可为苍生大医:反此则是含灵巨贼,……其有患疮痘、下痢,臭秽不可瞻视,人所恶见者,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,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,是吾之志也。”这就是中医的医德!正由于此,在国家尚未顾及到艾滋病时,14路民间中医主动到艾滋病村自己掏钱,免费为患者治病。
也正由于此,中医一直讲“穷人看病,富人掏钱”,掏不起钱我也照样为你看病,富人看病就得多掏一点了。也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杀富济贫。迄今农村许多中医依然如此。如山西运城铁氏父子为人看病从不收费,病人愿意给就给点,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。又如运城崔扣狮、冯斌等等对没有钱的穷人同样诊治。河南邓州振宇肿瘤医院马宇振院长不仅医术高,且屡屡对实在困难者减免费用。
西医源于西方的竞争文化,强调的是利益和金钱。没有钱,就别想进医院。没有钱,对不起,宁可看着你死去也不给治,报载已不乏其例。钱用完了,对不起,出院!产妇生孩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,可今天十分之一以上的产妇都在医生“建议”下破腹产。这并非今日之妇女生殖功能下降,亦非真正之难产,而是医院看到了这是赚钱的买卖。除了看到“钱”之外,已经不见人味了。这,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吧,可总感到似乎与中华文化不相称,恐怕不是中医做事的习惯。美国明道学院院长张绪通先生是中、西医大家,在美国宣传中医50多年;他为我们的《中医战略》写的序中说:“曼博士说:医院是合法的伤人或杀人的场所。和一般屠宰场不同的地方是:被伤害的人必须倾家荡产,付出极昂贵的价钱,去被他们宰杀。如果你是穷人,付不起医药费,即使磕破头求他们,他们也不屑浪费宝贵时间来宰杀你,除非他们看中了你的脏器。”
这就是不同文化产生的不同的医德。
4.卫生经济学差异极大
众所周知,西方国家已经承受不起指数般上升的医疗费用的飞涨。美国总统医疗顾问方励培先生2005年12月在中国讲:美国医疗费用上涨会使美国财政崩溃。我们在过去的报告中一再说,仅从医疗费用高而言,中国也不可能走西方的医疗保健模式。现代医学的仪器设备越来越“先进”,价格越来越高,结果呢?除了标榜先进和加重患者负担之外,对于诊断和疗效并没有什么看得出的补益。以癌症为例,用什么仪器诊断,不还是手术、化疗、放疗吗?就连美国人都意识到90%的手术是不必要的。一个癌症,在我国,西医至少30万,中医不过一两万,多者两三万。白血病要换骨髓,几十万,患者还不一定能下手术台,多少患者因此而人财两空;邓州马宇振大夫治疗白血病疗效甚好,我们专门去考察过,抬着进去,走着出去,费用不过三两万。其他各种西医所谓的疾病,就我们粗略调研,中西医费用也大约相差10倍。就一个感冒而言,西医检查、吊针,少说几百,多者数千。中医看感冒,多则几十少则几元。
医疗不是公益事业,而是福利事业。只要解放中医,充分发挥中医作用,我们仍可以像70 年代那样,以世界最低的医疗费用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。
5.中药是万岁药,西药是短命药
张绪通先生为《中医战略》写的序七中说:“一个药品的开发……费时十数年。显示得这个药品,似乎是经过千锤百炼,对治疗疾病必然是百发百中的,称之为‘科学的成品’。可是等到新药面世之后,不到几个月,就出现各式各样的毛病,不但治不了病,它的副作用简直赫人听闻。勉强撑不到几年,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圣品,就被淘汰了。”
从1835年西药进入中国以来,总共用过7000多种西药,但目前只有 1000余种尚在临床上使用,其他6000多种都淘汰了,这6000多种都经过了现代科学的检验、双盲试验,还是被淘汰了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西药是短命药,西药的审评标准就是对西药来说也并不一定可靠。中药应用了几千年,除了被国家药监局错误淘汰的关木通之外,再没有一种因毒副作用或因导致耐药性而被淘汰。中药是万岁药!
需要比较的东西很多,以上只是略举一二,说明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。